永州日報訊(通訊員 李君 劉志軍)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消除優化營商環境的“堵點”和“難點”,祁陽市打出“拿地即開工”審批機制改革“組合拳”,將企業“等地期”轉變為“建設加速期”,工業項目從拿地到動工建設由原來三、四個月時間,壓縮至三個工作日,項目建設實現大提速。
前期做“加法”,服務提質。推行“洽談即服務”,將窗口外審批服務工作做在前、做在早,有效節約了前期審批時間。審批事項提前告知。對在洽談項目,由祁陽高新區、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,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和企業開展前期會商,為企業量身定制審批方案,幫助清晰掌握報審全過程,一次性告知企業需要準備的材料清單,指導做好審批前的各項準備工作,為項目順利進入審批疏阻提速。推行工業用地“標準地”出讓制度,將項目“七通一平”等系統配套服務納入“標準地”前置條件,在承諾時間內發布土地出讓公告進入供地環節。組織開展高新區區域評估工作,費用由政府買單,成果由落地項目無償共享共用。
流程做“減法”,審批提速。優化審批流程,簡化辦事手續,促進審批大提速?!耙淮笆健笔芾?。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開辟“企業綠色通道”,設置“建設項目審批專區”,采取“一份辦事指南、一張申請表單、一套申請材料”,統一收件、統一出件,從原來企業辦理手續需要跑多個部門多次提交重復材料,到現在只需一次性提交一份紙質版、一份電子版,減少提交重復材料40余份。為每個項目配備全程代辦專員,項目審批所需的全部材料由代辦專員協助項目方準備或提交;“并聯式”審批。推行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和多圖聯審前置服務,項目一落地同步辦理各類圖紙設計、審核等事項。對不影響工程質量、安全、用能、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的34個事項推行容缺辦理審批模式。
批后做“乘法”,項目提效。審批結束,服務不止,繼續跟進、持續服務。建立完善市級領導聯點幫扶、科級干部駐企指導的聯企制度,堅持一個項目、一名領導、一個專班、一套方案、一抓到底的推進機制。推行“親人式”服務,將企業家當親人,將企業事當家事,每個項目和企業都安排聯絡員,實時了解企業需求,一線解決問題、全程服務項目。祁陽高新區堅持每月召開1至2次“政企交流早茶會”,定期征集各企業辦事的難點、堵點,對收集到的企業問題現場交辦,并定期督辦反饋,確保企業的每一個難題都落到實處。